前文提到,「唱歌走曬音但自己唔知」的原因,就是歌者自己聽到的,與觀眾聽到的根本不一樣。
為甚麼會這樣?
奏樂時腦裡牽涉三項內在表徵﹝「目標表徵」、「當前演出」和「運動表徵」﹞,只要疏忽其中一項,都有不良後果。「走曬音但自己唔知」,正是只顧「目標表徵」,完全忽略「當前演出」的結果。
簡單來說,就是「活在幻想世界,妄顧現實」。
對很多人來說,要兼顧「理想聲音」和「現實聲音」並不容易。很多人﹝例如與彭家麗合唱的社會賢達﹞學唱一首歌﹝例如《從不喜歡孤單一個》﹞,都是靠反覆聆聽來學會,於是腦裡就將「理想聲音」記得牢牢。開口唱的時候,注意力自然落在腦裡播出「理想聲音」,顧不得「現實聲音」了。
如果歌者經常帶著耳筒邊聽邊唱,就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。
怎樣解決?
要學會聆聽「現實聲音」,唱歌其實要比玩樂器難。因為即使聽得到,自己聽自己的聲線,與別人聽出來的效果,還是有明顯分別的。
各位試試將自己的說話錄音,然後播放,是不是跟自己印象中的聲線有明顯出入呢?
要歌者學會聆聽「現實聲音」,第一步是要轉移注意力,刻意尋找「現實聲音」。接著找其他人與歌者齊唱簡單音符﹝例如,大家一同唱中央C﹞,要歌者辨認自己的音高是否與拍檔完全相同。
不跟人合唱,跟鋼琴唱行不行?不是不行,只是跟人聲成功機會大一點。因為有些人只有跟人聲才能唱準,跟鋼琴唱卻會走音。所以最好首先跟人聲唱,再慢慢跟鋼琴唱,漸漸改變聆聽習慣。
至於「為何老師老是說強弱不足夠」這類問題,將另文討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