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dreamstime.com/royalty-free-stock-photography-cartoon-stern-piano-teacher-reluctant-pupil-original-small-boy-learning-to-play-to-learn-watched-image38465297 |
〈奇難雜症系列〉是筆者多年來通過與學生互動而累積的心得。
學生彈奏出現錯誤時,光是指出學生彈錯、吩咐學生改正,往往成效很低。在老師面前改了正,轉過頭又錯;這一課改好了,忽然哪天又再錯。這類「頑固」錯誤,通常是因為學生仍有困惑,不明白「錯在哪裏」、「為甚麼錯」;學生想法一日不變,錯誤隨時重現。這時就是考驗老師的時候了:指出錯誤不難,找出「為甚麼錯」才花精神、花心思。
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,如果老師不管三七二十一將責任全推在學生身上,埋怨學生沒天分、愚笨、懶惰,繼而破口大罵,嚴詞斥責,那自然沒甚麼好處:樂曲做不好,破壞師生關係,也減低學生學習動機。
有人說,「樂器教學最大的難處,是學生不知道老師想甚麼,老師也不知道學生想甚麼」﹝對不起,忘了出處﹞。其實兩者大都是老師的責任:學生所知有限﹝甚麼都懂還用來上課嗎?﹞,老師有責任將事情交代清楚、說明清楚、解釋清楚;學生在想甚麼,老師更是必須盡量嘗試了解。一樣米養百樣人,每個人的性格、天資、經歷、生活環境都不同,老師光靠一己求學經驗來指導學生,自然有所不足;老師不曾遇到過的難題,許多都會在學生身上出現。正所謂教學相長,通過了解學生的想法,能幫助老師發現問題所在,再對症下藥,將來也能幫助其他學生。這就是教學經驗。要是十年如一日、對所有學生用同一種方式教學,那十年與一年年資並無大分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