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

德奧音樂劇介紹


德語音樂劇Elisabeth 劇照 (出處https://www.google.com.hk/search?q=German+musicals&source=lnms&tbm=isch&sa=X&ved=0ahUKEwjy6vGX98DVAhWJxrwKHZngAtoQ_AUICigB&biw=1282&bih=775#imgrc=8aCp7ea-s0MMsM)

提起音樂劇,大家大概會想起Phantom of the OperaMy Fair LadyThe Sound of MusicWickedWest Side Story等英美音樂劇﹝以下簡稱「英美劇」﹞。但其實音樂劇在歐洲大陸的發展也十分蓬勃,佳作連連,其中尤以德奧音樂劇﹝以下簡稱「德奧劇」﹞為甚,當中既有原創德語劇,也有英美劇的德語版,有些德語版甚至比英美原劇更成功、口碑更好。比起家傳戶曉的英美劇,德奧劇在香港知名度幾乎等於零;筆者印象中,本地似乎完全沒有搬演過德奧劇─但鄰近地區如日本、韓國、甚至上海,都不只一次搬演經典德奧劇﹝可惜啊 怎麼不來香港? >< … 大概又是土地問題了吧?﹞。筆者將在《德奧音樂劇名作》系列,為大家推介部分精彩德語劇。

歐陸劇與典型美式劇﹝「百老匯劇」﹞結構、格式、基本音樂風格﹝嗯嗯,即是N種風格大雜燴﹞、演出習慣大致相同,主要分別在於題材和氣氛。

「百老匯劇」繼承了19世紀歐洲輕歌劇傳統,1970年代以前一般稱為「musical comedy」﹝音樂喜劇﹞,故此題材和音樂都以輕鬆惹笑為主。


相反,歐陸劇題材多數較嚴肅凝重,歷史劇﹝別忘了Les Miserable 原是法語劇、Evita也是來自歐洲﹞、悲劇特別多,因此音樂也偏向深沉,雖說劇中總有輕鬆幽默的歌曲,但基調始終以悲壯陰冷、沉鬱神秘為主,德奧音樂劇奠基者劇作家Michael Kunze 和作曲家  Sylvester Levay甚至將自己的作品稱為「drama musical」─ 一種偏離英美劇的新風格。偏好沉重風格的樂迷,千萬不要錯過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