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

指法 VS 手指位


http://www.key-notes.com/changing-fingerings.html


指法 VS 手指位

「老師,這一段的手指位該怎麼做?」

「你指『fingering』?」

「是啊!」

「『Fingering』是『指法』,不是『手指位』呢

「還不是差不多嘛…」

「當然不是。首先,「指法」是fingering的中文定譯。而且,兩個詞彙表面上雖然差不多,但言外之意(connotation)卻大有分別。表面上,說的都是『哪根手指用於哪個琴鍵上』;可是『手指位』中的『位』字,會令你聯想到哪些詞語?」

「『位置』啦、『座位』啦、『車位』啦…」

「都是比較靜態的、固定的,對不對?」

「是啊!」

「那麼『指法』的『法』字呢?」

「『書法』啦、『劍法』啦、『腳法』啦…」

「都是動態的,對不對?」

「也是…」

「這就是了。『手指位』雖然簡單易明,小孩子也聽得懂,但也容易令人誤會要手指『停留在鍵上就行了』。可是手指只有十根,但琴鍵有八十八個,彈奏時當然經常要將手指由一個鍵移到另一個鍵,手指、手掌和手腕等部位經常需要提早互動,這些都與『動態』和『變化』有關,所以『指法』就適合得多了。」

「也對…不過只是一個詞語罷了,不用分得那麼細吧…」

「當然不是啊,潛移默化的威力可大了。如果彈奏者總是注意『停留』而不是『移動』,靈活度可能大打折扣了啦。」

「嗯嗯…有沒有這麼大影響啦…」

「可能有可能沒有,有些人會有些人不會,『免疫力』各人不同,甚至受了影響也不自知。畢竟,防患未然才是上策嘛。」

「但教小孩子,說『手指位』方便多呢!」


「不要貪方便。小孩聽不懂就多說幾遍,多解釋幾遍,有合適語境,小孩慢慢就懂。學語言不就是這樣學的嗎?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